产业规划计划
首页 产业规划计划
索引号: 14252380/2009-00010 信息分类: 其他 /决议
发布机构: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文日期: 2009-08-19
文号: 连政发〔2009〕113号 主题词:
信息名称: 《连云港市新材料产业振兴规划纲要》
内容概览: 连云港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推进措施,规划实施。
时效: 有效

《连云港市新材料产业振兴规划纲要》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08-19 00:00:00

新材料产业是高新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与先导性行业,振兴新材料产业,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省级,提升整体竞争力。为应对金融危机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给我市新材料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引导我市新材料产业更快更好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概况

1、初步形成产业集群。2008年底,我市拥有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88家,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0亿元。已初步形成复合材料、电子封装材料、硅资源深加工等产业集群。位于市开发区的中复连众集团是国内最大的复合材料风力机叶片、玻璃钢管道和容器制造企业;中复神鹰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碳纤维生产企业;汉高华威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环氧模塑料企业,生产九大系列近百个品种,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产品市场占有率列居国内第一。东海县有硅材料加工企业近4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0多家,产品有石英玻璃管、硅微粉、熔融石英、晶体切片、碳化硅等十几个系列百余种,其中硅微粉、石英玻璃管、石英玻璃原料产量已占到全国的80%以上,压电石英晶体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产品销售覆盖全国,出口德、韩、日、美、巴西、荷兰、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2、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全市新材料产业现有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6家,占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总数的12%;现有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6家,占全市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总数的42.3%;建立了省集成电路封装用环氧模塑料、省新型复合包装材料、省新型药用包装材料、省石英材料、省树脂基复合材料等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我市新材料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的重要基地,通过产学研联合,实现资源共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二)存在问题

1、产业层次有待提升。我市以硅资源加工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产品多为原材料类型,高附加值产品比重相对较低。产品缺少深加工,产业链有待延伸。多数产品以原料形式向外出口,相关深加工产品不能生产,导致国内需要大量进口。从产业链来看,作为用于信息产业的硅材料仍处于产业链低端,具有更高附加值、更大扩张规模的封装业、集成电路生产等仍未能涉足。

2、组织结构有待优化。尽管已经拥有一批骨干企业,但多数企业规模较小,缺乏技术创新和深加工能力,导致产业层次相对较低。由于多数产品为低端产品且同构现象严重,企业之间无序竞争时有发生。民营企业占行业主导地位,企业管理和经营模式不能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要求。上述问题影响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降低了全市硅资源加工行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3、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硅资源成为新材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应用于电子等高技术行业,就其技术、工艺、生产设备自身而言,掌握核心技术不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较少,产品深加工水平较低。多数企业科研投入比例较低,对技术控制力不强,缺少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

二、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推进产学研合作力度,加速新材料科技成果的转化。围绕核心产业实现重点突破、骨干行业实现振兴,促进新材料产业向园区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增强产业的集中度,提高产业的集聚优势,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国内一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新能源材料以及化工新材料等。

(二)主要目标。到2012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45%。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150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培育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10家。

三、重点任务

(一)重点发展五大产业

复合材料。加快开发大功率(2.0MW、2.5MW、3.0MW)风电机叶片、烟气脱硫成套设备、大型和超大型立式储罐等产品,大力发展GMT(玻纤增强热塑性片材)、BMC(团状模塑料)、SMC(片状模塑料)等复合材料。发展芳纶与芳砜纶、高强高模聚乙烯、聚苯硫醚等特种纤维。加快PAN原丝和高性能碳纤维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提高PAN原丝质量,发展碳纤维预浸料及下游产品。

电子信息材料。大力开发大规模集成电路所需的多晶硅材料、单晶硅材料、电子封装材料以及半导体碳化硅单晶材料、半导体照明材料、光纤预制棒、绿色电池用关键材料等。发展电子封装材料用高纯结晶硅微粉、熔融硅微粉、活性与改性硅微粉、超细硅微粉、电子硅微粉、微米球形硅微粉、超细碳化硅微粉等产品。延伸高纯压电晶体加工产业链,开发高纯度高Q值压电晶体、人造晶体纯Z区棒材、高纯水晶方片和圆片、SMD表面贴装器件以及高频、高稳定度、微型、绿色节能石英晶体谐振器频率片等产品。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发展高纯超细石英玻璃原料、标准透明石英玻璃管、低羟基石英玻璃管、滤紫外线透明石英玻璃管、高光效滤紫外线石英玻璃管、低熔点滤紫外线石英玻璃管、激光器用透明石英玻璃管、彩色石英玻璃管、无臭氧石英玻璃管、大口径石英玻璃管、石英玻璃坩埚和器皿等产品。鼓励发展超高纯石英玻璃原料、半导体用超大口径石英玻璃管、大口径及超大口径石英玻璃坩埚以及电光源、家电、冶金、建材、化工用石英玻璃管等产品。发展超细碳化硅微粉、亲水性碳化硅粉等,拓展碳化硅的应用领域。

新能源材料。重点发展高晶硅产业链上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光伏产品等。受国内生产技术水平制约,国内消费的高晶硅90%以上依赖进口。近期以引进多晶硅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再尝试发展单晶硅加工与光伏产业等。鼓励发展燃料电池新型催化剂和电解质膜、储氢材料、发电设备专用材料等产品。

化工新材料。发展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聚酰胺(PA)、聚酯(PBT、PET)、聚苯醚(PPO)等通用工程塑料,硅橡胶、硅树脂等有机硅材料,氟橡胶、氟树脂等有机氟材料,特种工程塑料、聚氨酯、聚烯烃改性材料、膜材料等。重点发展有机硅产品,近期可先引进有机硅单体(二甲基二氯硅烷、苯基氯硅烷、乙烯基氯硅烷等)或中间体(六甲基二硅氧烷、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等)生产企业,远期可尝试发展硅橡胶、硅油及二次加工品、硅树脂及硅烷偶联剂等有机硅材料及制品。

(二)建设两大产业基地。一是国家火炬计划东海县硅材料产业基地,二是连云港市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国家火炬计划东海县硅材料产业基地。规划在东海平明太平洋硅工业园建设硅产业集中生产区,围绕硅产业链和产品群,建设石英玻璃制品加工区、高纯硅微粉加工区、晶体材料加工区、新型电光源加工区、有机硅加工区和高纯晶体硅加工区共6个硅产业专业化加工区和1个硅产业总部研发核心区。同时错位建设以硅微粉和有机硅为主的浦南硅产业园、以石英晶体为主的曲阳硅产业园、以石英玻璃制品和新型电光源为主的安峰硅产业园、以石英玻璃原料产业为主的房山硅产业园、以新型电光源产品为主的白塔埠硅产业园、以石英玻璃原料为主的洪庄硅产业园等6个不同类型硅产业园(硅园)。

连云港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在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建设新材料产业园区,以已有汉高华威、中复连众、中复神鹰、阳光晶源等入驻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化工新材料等产业。

(三)加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推进新产品的开发,加强产学研联合开发,整合公共技术平台资源,提高新材料产业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的开发能力。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内外资企业加强合作配套,提高产品的地区配套能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一定规模实力的企业。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支持新材料技术发明申请,维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新材料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支持和鼓励新材料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的比例。

四、政策措施

(一)扩大对外合作。利用资源优势,互惠互利,积极主动地与国外和国内科研单位合作。实施大项目引进战略,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注重引进战略投资项目,针对苏南地区电子封装、集成电路制造商,以园区为重点,通过招商,吸引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率先突破,从而带动产业发展。对于关键环节的投资者,从战略高度予以扶持,促进其率先发展,抢占发展产业集群的制高点,有效带动产业发展。

(二)促进产业集聚。以龙头企业为重点,在开发区或重点区域,通过深加工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建立产业基地。通过专业化、特色化突出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基地。加强对连云港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设,吸引新建企业特别是高科技新材料企业入园发展,形成区域性集聚发展,成为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龙头。东海县要加强产业集聚,引导现有企业向新扩建园区集中,完善功能,加强配套,实现快速发展。

(三)加大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层面的各项政策和资金扶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新材料产业领域。对重大工程的实施,设立工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针对重点支柱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进行补助,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支持骨干企业技术改造及结构调整,促进新材料企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引导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加大技改投入。

(四)增强创新能力。依托大型研究院所建立全市新材料技术资源配置中心,合理利用并调配各种技术资源,解决单个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加快区域内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现有产业的改造与升级。技术创新模式要加快从注重单项创新到强调技术集成的转变,强调在集成基础上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可以依托企业或以参股方式共同组建,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成为行业的技术创新中心和平台,为全市相关企业发展服务。组织各种形式的联合开发队伍。加强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大力推进新材料产业创新平台的建设。在重点发展的新材料产业领域,建立科研设备、科技资源、科技数据等共享机制。大力培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通过科技、税收、金融等政策的支持,尽快培育一批新材料中介服务机构,为新材料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和配套支撑。

(五)培育龙头企业。在现有重点企业中,培育主业突出、核心技术竞争力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加快其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建设。通过税收优惠、科技开发与资助、人才培育、上市融资等政策的重点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不断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集约经营水平。突出扶优扶强,推动企业加快资产重组,鼓励企业通过资金注入、品牌运作、技术输入、管理参与等方式,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控股、参股,推动强强联合,集聚优势资产,实现低成本扩张。

(六)加强协调服务。建立健全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工作制度和机制,为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新材料产业协调部门负责新材料领域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制定,统一协调各相关部门工作和重大资源配置以及解决新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新材料相关的行业协会,负责加强政府与企业、市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强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和交往,加强企业与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维护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合法利益,促进我市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附件1:

关键技术

1、PAN原丝及高性能碳纤维生产技术

2、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集成设备生产技术

3、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生产技术

4、6微米及以下超细硅微粉生产技术

5、单晶硅、多晶硅生产技术

6、硅产品废品提纯再利用技术

7、硅产品节能改造技术

8、环氧模塑料产业化技术

9、风力发电叶片及其他关键零部件生产技术

10、高纯石英玻璃原料生产技术

11、高性能氨纶丝生产技术

附件2:

重点项目

1、中科先进能源动力技术研发中心中科院新能源研发中心一期。

2、多晶硅、单晶硅系列项目:阳光晶源公司年产2600T多晶硅锭及1000T单晶硅棒生产项目、晶能硅业公司年产销3000吨太阳能多晶硅锭项目(一期)、维德硅材料公司年产200吨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鼎宸光电科技公司单晶硅片项目(一期年产3000万片)。

3、连云港佳宇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00万片太阳能硅片切割项目(二期)。

4、连云港市中能硅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产1500吨高档石英砂项目。

5、连云港神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高强高模聚乙烯项目。

6、连云港宏业太阳能镀膜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高纯二氧化硅光学镀膜材料石英管项目。

附件3:

工作分工

序号

工作任务

牵头单位

参与单位

1

组织实施技术改造专项,实施技术攻关,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市经贸委

市发改委、市财政局、

2

加大财税扶持

市财政局

市经贸委、市发改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3

建立产业技术联盟,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技术平台

市科技局

市发改委、市经贸委

4

加强节能减排

市经贸委

市环保局

5

构建多层次的融资体系,拓展融资渠道

市经贸委、人行连云港中心支行

市财政局

6

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市经贸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7

引进高端人才,支持企业引进科技人才

市人事局

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