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位各类业务文件
首页 本单位各类业务文件
索引号: 14252380/2023-00036 信息分类: 工业、交通/其他 / 通知
发布机构: 连云港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文日期: 2023-04-10
文号: 连工信发〔2023〕56号 主题词:
信息名称: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墙体材料行业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内容概览:
时效: 有效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墙体材料行业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05-11 10:47:11

各县区墙改主管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减污降碳、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推进全市墙材行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市工信局编制了《连云港市墙体材料行业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连云港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4月10日     


连云港市墙体材料行业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墙体材料行业是建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新型墙材,是推进建筑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举措。为深入贯彻国家促进墙体材料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根据《江苏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等要求,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发展、资源环境状况及墙材行业发展实际,编制2023-2025年连云港市墙体材料行业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和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紧扣新型墙体材料作为循环经济发展节点产业和建筑业现代化发展重要基础的职责定位,坚持目标导向、协调推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坚持创新驱动、系统观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源头降碳、过程减排、产品绿色为方向,以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为抓手,不断推动全市墙材行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为建设人民期待的现代化新港城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绿色发展,统筹推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墙材行业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推动行业节能降耗、提质增效;加强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协同,推动绿色墙材与绿色建筑同步发展,大力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保障绿色建材供给。

2.坚持政企协同,双轮驱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墙材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强化公共服务,完善墙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3.坚持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强化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墙材行业研发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加快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绿色低碳转型夯实基础、增强动能。

4.坚持突出重点,调优结构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大力发展大宗固废循环利用项目,有序引进和壮大装配式建筑制品生产项目,加快产能过剩的烧结制品类墙材企业退出。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末,全市墙材行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强优企业进一步壮大,初步形成结构合理、布局优化、技术先进、清洁环保、安全高效的先进产业制造体系。

——绿色发展水平提升。自然原料消耗、能耗、水耗及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固废利用量达到250万吨/年。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烧结类墙体材料产能较2022年退出40%以上,蒸压类企业进一步发展,混凝土类和装配式建筑制品企业融合发展壮大,装配式构配件应用率大于50%。

——智能生产广泛应用。理念、技术、产品、管理加速更新,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深入开展,传统制造设备和关键工艺程序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全面加速,培育一批省市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和绿色工厂。

——强优企业扩容提质。培育一批技术先进、专业配套、管理规范的骨干企业和建筑产业化基地;6家以上企业取得国家绿色建材产品三星级认证,30家以上企业获得江苏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

——“禁粘”成果不断巩固。创建省级“禁粘”乡镇13个,实现全市乡镇“禁粘”全覆盖,常态长效保持全市范围内无粘土砖的生产、销售、使用情况。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发展现代化新型墙体材料

1.推进巩固城乡“禁粘”工作。不断完善市级统筹、县区指导、乡镇落实、村居责任到人的乡镇“禁粘”四级工作体系,各级工信、住建等部门协同配合,一体推进。完成山左口乡等13个乡镇的“禁粘”目标,抓好“禁粘”成果长效管理,对已完成“禁粘”区域不定期开展回头看,形成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机制,巩固“禁粘”成果,防止反弹回潮。

专栏1:乡镇“禁粘”推进计划(约束性指标)

县区

2023年

2024年

赣榆区

厉庄镇、黑林镇、金山镇

柘汪镇、石桥镇、海头镇

东海县

山左口乡、李埝乡、驼峰乡

——

灌南县

百禄镇、三口镇

堆沟港镇、田楼镇

2.加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优化产业布局,通过正向引导和反向倒逼,转型提升一批低端低质低效企业。大力推动传统烧结保温砖、复合自保温砖、混凝土砌块、蒸压加气砌块(板)企业向生产高品质墙材转型;推进淘汰东海、赣榆产能过剩的烧结类墙材企业,减少企业总量,严控产能增量;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整合等方式做大做强,提高墙体材料产业聚集度。

3.加快发展现代化建筑部品。坚持与新型建筑产业化、住宅现代化协同发展,着力提升预制混凝土墙板、叠合楼板、楼梯板等构件(部品)智能化生产和应用水平;加快研发装配式复合墙体、结构保温一体化墙板、装饰保温隔热一体化墙体等新型产品;开发推广轻质高强、防火耐久、保温隔热、吸碳降噪等复合功能的新型墙体材料;推进有固碳储能功能的墙材产品研发应用,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实现建筑主动节能;统筹推动新型墙材标准化、模数化,推动各生产企业建筑构、配件尺寸与标准相统一。

专栏2:重点优先发展的新型墙材产品(指导性目录)

产品类型

发展重点

工艺要求

烧结类

烧结保温砌块(砖)、复合保温砌块(砖)

原材料中废渣重量掺量比在80%以上;传热系数小于1.0W/(㎡·K)。

混凝土类

混凝土砌块(砖)、自保温混凝土复合砌块(砖)

消纳利用当地建筑垃圾做再生骨料;传热系数小于1.0W/(㎡·K)。

蒸压类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

采用4.8米以上切割机;使用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装配式建筑制品类

预制混凝土墙板、叠合楼板、楼梯板装配式复合墙体、结构保温一体化墙板、装饰保温隔热一体化墙体

预制件数码标识和数字化管理;混凝土自动配料集中搅拌。

4.大力发展固废利用产品。以推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为重点,引导墙材企业加大对建筑垃圾和工业固废等的循环利用,加快消纳利用本地建筑垃圾制备机制砂等再生骨料,打通固废分解转运链,弥补我市资源不足难题。优先发展高档次、高掺量的新型利废墙体产品,支持轻质墙板充分利用粉煤灰、再生骨料、磷石膏、秸秆等再生资源,高值高效综合利用大宗废弃物,鼓励多种固废协同制备。

专栏3:2025年墙体材料生产综合利废情况(指导性指标)

产品类型

利废品种

利废占比

烧结类

煤矸石、淤泥、污泥、建筑渣土

≥85%

混凝土类

石屑(粉)、粉煤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60%

蒸压类

粉煤灰、尾矿砂、脱硫石膏

≥80%

装配式制品类

粉煤灰、石屑、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30%

(二)加速推进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5.推动智能化改造。引导企业对照产业发展导向,针对生产中存在的节能、环保、质量、安全、效率等问题,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环境治理。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步伐,提高核心装备和关键工序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逐步推进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可视化管理、可追溯品控等先进场景得到广泛应用。以龙头企业为示范引领,鼓励装配式建筑制品生产企业加快建设数字化、智能化车间,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报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6.推动数字化转型。大力推动“企业上云”,促进企业将基础设施、业务系统、设备产品向云端迁移;支持企业对工业现场“哑设备”进行网络互联能力改造,支撑原材料、采购、库存、成品多元工业数据采集。推广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支持运用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深度融合建筑设计、部品生产、构件运输、装配化建造施工全过程,推进工业互联网在装配式建筑上游设计研发、中游生产制造、下游物流销售服务等全生命周期应用和赋能。

7.推动绿色化生产。深入推进墙材企业以清洁生产为重点开展绿色化改造,加强原材料清洁管理,开展大气污染物排放达标治理、废水废气循环利用等环保改造。全面推广节能降耗技术装备,淘汰能效不达标的产品设备;支持蒸压加气类企业现有设备加装蒸汽回收、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强化烧结类企业完善脱硫、脱硝、除尘等排污综合治理成套设施,推动行业生产过程减排。引导企业提高生产工艺水平,精准使用原材料,合理减少水泥等高碳原料使用量;推广使用电能、天然气、生物质燃料等清洁能源。

(三)稳步提升墙材行业发展水平

8.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引导企业开展先进标准对标达标行动,加强企业检验室建设和管理,严格生产工艺规范,建立健全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机制和质量追溯机制,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树立质量标杆。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等联合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构建产学研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业态、新模式的融合应用,不断提高生产和应用技术水平,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

9.提高行业人才素质。加强关键岗位人员技能培训和持证上岗,培育技能型、专业化产业工人队伍。统筹用好用足现有人才资源,不断充实全市墙材行业人才专家库,推动高层次人才资源共用共享,为墙材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加大人才招引和培养力度,多方位多渠道招才引智,引进培育行业高端技术人才。组织企业家开展观摩交流活动,丰富资源,开拓视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市场开拓精神的经营管理人才。

10.持续推进认定认证。以江苏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目录和发展导向为准则,指导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我市墙材产品的认定率,认定企业占比力争达到80%。充分发挥国家绿色建材产品三星级认证企业的标杆带动作用,对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企业进行认证辅导,帮助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等必备体系;推进出台绿色建材产品星级认证奖补政策,争取培育更多星级认证企业和产品。

(四)加大绿色墙材推广应用

11. 坚持标准引领。坚持材料与建筑一体化发展,支持编制创新产品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或地方标准,促进关键技术、成套技术研究成果转化。推广少规格、多组合设计方法,加强墙体材料产品标准与建筑工程设计规范的联动,完善墙体材料的建筑应用设计标准、施工技术规程和验收标准,推动绿色墙材的工程应用,确保建设工程应用质量。

专栏4:各类墙体材料产品执行标准(约束性目录)

类型

执行标准

烧结类

GB 13544-2011《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

混凝土类

GB25779-2010 《承重混凝土多孔砖》

GB/T8239-2014《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

GB/T29060-2012 《复合保温砖和复合保温砌块》

蒸压类

GB/T 11968-2020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GB/T 15762-2020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

装配式制品

DB32/T 3753-2020《江苏省装配式建筑综合评定标准》

12.推动示范应用。推动医院、学校、办公楼、保障性住房等新建政府采购工程中全面采用绿色墙体材料,在其他新建建筑中优先采用绿色墙体材料,打造一批应用示范工程,逐步提高新建建筑中绿色墙体材料应用比例。城市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占比提高到50%左右,并明确要求率先建设;细化对各县区装配式部件部品使用率的要求,助推我市装配式建筑部品生产企业快速发展。到2025年,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和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全面使用绿色墙材。

专栏5:装配式建筑的占比推进计划(指导性指标)

地区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市区

45%

50%

55%

赣榆区

40%

45%

55%

东海县

40%

45%

55%

灌云县

35%

40%

45%

灌南县

35%

40%

45%

13.推动绿色墙材下乡。组织开展好“绿色建材下乡”活动,通过举办公益宣讲、产品展示等线上线下活动,广泛宣传推介节能低碳、安全性好、性价比高的绿色墙材产品。在旅游度假、农村自建住房、危房改造中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墙体材料示范村(项目),推动农村房屋建筑使用绿色墙体材料,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引导企业发展适应农村建筑需求的部品化新墙材,逐步推进农村自建房装配式建造,让农村和城市共享墙材革新成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工信、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间的交流协作,着力构建交流顺畅、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统筹推进绿色墙体材料生产、使用、质量监管、认证认定等环节,推动绿色墙体材料生产应用与绿色建筑、无废城市建设等共同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市县墙材管理机构间的沟通配合,上下联动加强公共服务供给,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二)加大政策支持。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惠企政策,帮助墙材企业纾困解难。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落实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要求,制定政策推动公共建筑全面采购绿色墙材。落实《江苏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中的资金扶持要求,为企业申报节能减排、固废利用、绿色发展等专项资金提供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推动各种金融机构提高对绿色建材产业项目信贷支持力度,拓宽新型墙材生产企业的投融资渠道。

(三)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生产、使用粘土砖行为的执法监督,强化对墙体材料产品的日常监管,突出质量、环保、能耗等方面的刚性约束。多部门联动开展墙材企业清查,清理取缔手续不全、环保不达标、不符合产业导向的落后低端产能。落实墙体材料和绿色建材企业的生产、能耗、利废统计制度,强化行业运行监测管理。

(四)营造良好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深入宣传新型墙体材料的良好社会效益和优异环境效益,提高全社会对绿色墙材健康、环保、安全等特点的认知,引导公众树立绿色消费理念,优先选用绿色新型墙材,营造新型墙材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